真相来了!为什么核酸检测 “ 假阴性 ” 比例高?

2021/3/9





PCR
疫情中的PCR

随着新冠病毒(COVID-19)的全球大流行,截至今天已经造成了1亿人的累积确诊,死亡人数更是超过了250万https://coronavirus.jhu.edu/map.html。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主要方法,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(RT-qPCR)是目前用于临床核酸检测最广泛的方法。虽然RT-qPCR是检测核酸的金标准,但是其他方法也应用于疫情的防控,其中包括了数字PCR(dPCR,digital PCR)技术,相比于qPCR,数字PCR是一项新兴的核酸检测技术,应用于核酸的绝对定量检测,具有高灵敏度,高精确度的优点。



数字PCR和RT-qPCR核心都是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(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),RT-qPCR又是在PCR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,反应物中添加了荧光染料或利用荧光分子标记的探针,通过实时检测荧光强度计算DNA模板的扩增量,从而实现对于核酸的定量检测,实现相对定量的检测。



而数字PCR基于限定稀释的概念,将反应体系分割成无数小的反应体系(液滴/微室),每个体系中包含PCR反应的各项成分,经过热循环反应后对液体的荧光值进行检测,利用泊松分布计算阳性/阴性的反应体系数量,从而达到对靶标的检测。相对于RT-qCPR数字PCR不需要校准曲线,其线性数字信号的读出比qPCR指数放大信号更为准确,这一优势使得dPCR在技术上优于qPCR。




虽然,RT-qPCR由于其技术上的限制以及样本病毒量的限制,有出现假阴性的概率,已有多篇文献报道SARS-CoV-2病毒检测的不稳定性;影响假阴性RT-qPCR结果因素很多,包括了引物或靶位点突变,样本获取/处理不当,以及样本中存在扩增抑制剂;而数字PCR属于终点法检测,对于反应过程中的抑制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耐受性,已经被用于新冠病毒的检测,以减少假阴性结果发生的概率;已有研究表明,经过RT-qPCR检测的阴性样本经过数字PCR检测为阳性,表明了在低病毒样本量的检测中,数字PCR的优于RT-qPCR,现阶段可以作为其补充。


由于数字PCR的绝对定量特性,即使病毒载量很小,也可以检测出阳性样本(低至数十拷贝),而目前疫情防控中,常常要做到如冷链产品,各种环境中病毒检测,这类检测中病毒载量极小,相比之下数字PCR的具有更好的优势;

此外,由于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,具有较高的突变率;而数字PCR相对于RT-qPCR可以更好的检测样本的基因突变检测,商业化的数字PCR系统检测灵敏度高达0.01%,对于病毒的溯源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手段。





PCR
商业数字PCR的发展


1992年,Sykes等人基于限定稀释的理论首次提出了数字PCR( digital PCR,dPCR )概念;随后的1999年,Kinzler和Vogelstein首次使用“ digital PCR ”一词发表论文,他们描述了通过对样品进行分区来定量ras突变的方法,以便在微孔板中进行一系列PCR;而随着技术的发展,数字PCR检测通量进一步扩大;包括了在集成流路芯片上进行数字PCR反应,2006年Fluidigm基于这种芯片技术推出了第一台商业化数字PCR系统,the BioMark?,该系统基于微芯片设计,具有小的腔室和阀门用于分割样品和试剂;第一代芯片数字PCR使用阵列芯片,12通道,765分区;2009年,更新了第二代芯片,使用48通道,770分区,提高了吞吐量并降低了使用成本;同样是2009年,Life Technologies推出了OpenArray? system,该系统采用了带有超过3000μm大小的板,通过表面张力维持PCR混合物;2013年,推出了高密度纳米流控芯片,可携带20000数据点,简化了工作流程,极大降低了成本;2014年,Formulatrix推出了Constellation system 利用96孔板微流控系统,每孔包含496小室,可单独进行PCR反应。

此外还有一种基于乳状液珠包裹PCR反应物-液滴数字PCR的方法,液滴dPCR的工作流程包括了生成含有PCR反应物的水-油微滴,精确调节PCR和油脂化学的设备可以产生数千或者百万纳米升或皮升的均匀液滴,能够通过微流控通道的快速流动和热循环过程,而不会破裂或聚合。2011年,Bio-Rad公司推出了QX100 Droplets dPCR系统,利用探针法进行检测;随后推出的QX200微滴式数字PCR系统利用探针和嵌入式染料进行PCR检测;两个系统都可以产生大约20000纳米级液滴,与早期PCR芯片相比成本极大降低;同样是2012年,Rain Dance  Technologies推出了RainDrop? system可以产生百万皮升级PCR混合液滴。

数字PCR的工作流程非常简单;在芯片型dPCR系统中,PCR mix,PCR混合物通常在加载设备的帮助下分布在预制的隔板上,装载的芯片置于循环加热器上进行PCR反应,热循环完成后,使用相机成像芯片对每个分区的荧光强度进行分析,将含有目标分子的分区(正分区)和没有目标分子的分区(负分区)区别开来;基于归一化的荧光强度信号,应用一个阈值来分配分区的正负。一些基于芯片的系统也会收集实时的数据,因此可以提供Cq值。




而对于液滴数字PCR系统,PCR混合物和油通常被移入滤筒的孔中,然后滤筒被转移到专门设计的仪器中,在仪器中产生油包水乳状液。液滴乳剂转移到96孔板的孔中或管条中的管中,然后放入热循环器进行PCR扩增;热循环后,平板或管被转移到液滴读数仪器上,液滴被吸入并以类似流式细胞仪的方式快速流过荧光检测器,用于测量每个液滴中的荧光。根据荧光信号,应用一个阈值将液滴分配到正或负液滴种群中。

数字PCR是一种绝对定量的终点检测方法,可以提供超灵敏和绝对的核酸定量。这种技术对于低丰度目标、复杂背景下的目标、等位变异(SNPs)和监测目标水平的细微变化特别有用。随着数字PCR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得到更广阔的拓展,包括各种病原体的检测,食品安全监督,水质检测,微生物生态学研究;由于数字PCR具有较高的准确度,因此可以检测出微小核酸分子的数量差异用于临床研究,包括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和检测;癌症患者基因组扩增窗台和基因变异的检测;遗传筛查;基因组编辑,干细胞中单核苷酸的突变和拷贝数检测;以及在移植受体这体内检测移植物来源的DNA和嵌合体;因此领先的研究小组和生命科学工业界开发基于数字PCR技术的测试,将数字PCR技术用于分子诊断。


MicroDrop?是由永诺生物研发并投入生产的国内首款微滴式数字PCR检测系统,是我国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滴式数字PCR仪,可广泛应用于科研、医疗、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领域。








References
参 考 文 献

  • Heid CA, Stevens J, Livak KJ et al (1996)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. Genome Res 6 (10):986–994
  • McCrady MH (1915) The numerical interpretation of fermentation-tube results. J Infect Dis 17(1):183 212. https://doi.org/10.2307/ 30083495
  • Sykes P J , Neoh S H , Brisco M J , et al. Quantitation of targets for PCR by use of limiting dilution[J]. Biotechniques, 1992, 13(3):444-449.
  • Vogelstein B , Kinzler K W . Digital PCR[J].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, 1999, 96(16):9236-9241.
  • Morley A A . Digital PCR: A brief history[J]. Biomolecula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, 2014, 1( 1):1-2.
  • Phenix-Lan Q , Martin S , Eric B . DPCR: A technology review[J]. Sensors, 2018, 18(4):1271-.
  • Fung B , Gopez A , Servellita V , et al. Direct Comparison of SARS-CoV-2 Analytical Limits of Detection across Seven Molecular Assays[J].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, 2020, 58(9).
  • Tan C , Fan D , Wang N , et al.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PCR in COVID pandemic[J]. View, 2021:20200082.
  • SARS-CoV-2 detection using digital PCR for COVID-19 diagnosis, treatment monitoring and criteria for discharge
  • SARS-CoV-2 detection using digital PCR for COVID-19 diagnosis, treatment monitoring and criteria for discharge
  • Jian W , Jun L , Xinguo Z , et al.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Case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(COVID-19) in Jiangsu Province: A Multicenter Descriptive Study[J].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.
  • Li Y , Yao L , Li J , et al. Stability issues of RT-PCR testing of SARS-CoV-2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COVID-19[J].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, 2020, 92(3).




扫描二维码

获取更多精彩

广州Express

展开